文章系统  
首页 > 北京大学 > 浏览文章

生命科学学院王忆平课题组的生物固氮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偕行高度评价

(编辑:南开大学 日期:2017年05月01日 浏览: 加入收藏 )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DNA重组技术鼓起,以及发现存在于少数原核微生物体内的固氮基因簇可以通过结合实验(Conjugation)成功转入大肠杆菌、并使大肠杆菌具有生物固氮活性以来,将固氮酶体系直接导入植物细胞内,使重要农作物具有自立固氮功能的氮素自给自足属性,从而脱节农业生产对工业氮肥这一高耗能高污染化工产品的依靠,一向是生物固氮研究领域实现农业生产“绿色革命”的梦想。

但是40多年曩昔了,随着科学研究的赓续深入,人们发现生物固氮体系具有的高耗能(必要消费ATP和还原力等大量生物能源)、厌氧、必要浩繁基因参与等诸多特有的属性,以及发现植物靶细胞器很有可能缺乏钼元素(而传统钼铁固氮酶体系的合成必要钼元素)等因素给当代农业生物技术在生物固氮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了诸多难题,也使得上述“绿色革命”梦想一度变得相称渺茫。

近期,国际着名学术期刊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以Keeping the nitrogen-fixation dream alive为题发表评论(Commentary)文章,高度评价了北京大门生命科学学院王忆平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工作。文章认为其在大肠杆菌中重构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不必要钼元素的备选固氮酶体系(alternative nitrogenase system)——铁铁固氮酶体系,并且证实重组的铁铁固氮酶体系简化了很多(脱节了传统钼铁固氮酶体系对nifQnifMnifYnifEnifNnifX 等基因的依靠),在不损失固氮酶活的前提下,最少只必要10个基因即可在大肠杆菌中利用固氮功能的工作(见附图A,Yang et al. 2014, PNAS);以及近期证实的来源于植物叶绿体和根部白体的电子传递链模块能够分别有用地替换钼铁及铁铁固氮酶体系中负责电子传递的原始模块,为这两个固氮酶体系提供底物还原所需的还原力的工作(见附图B,Yang et al. 2017, PNAS,该论文被2017年3月21日出版的PNAS期刊保举为“From the cover”封面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This achievement represents an incremental, although profoundly important, milestone toward realizing the goal of endowing plants with the capacity for self-fertilization.”)。该研究成果一方面大大削减了必要导入植物细胞的固氮基因数目,另一方面解决了还原力的供应题目。同时该评论还涉及了另外两项研究成果,分别来自西班牙科学家以及美国孟山都公司,他们的工作分别证实来自酵母线粒体(López-Torrejón et al. 2016, Nat Commun)或烟草叶绿体(Ivleva et al. 2016, PLoS ONE)的铁硫原子簇合成体系能够为固氮酶组分提供[4Fe-4S]的金属原子簇。综合这些研究成果,以及真核体系中存在的高柠檬酸合成酶(LYS20)预期可以替换nifV基因功能,评论中勇敢地提出只必要导入5个必需基因(anfHanfDanfGanfK以及nifB)即有可能在植物叶绿体或根部白体中实现固氮酶活性的设想。

生命科学学院王忆平课题组的生物固氮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偕行高度评价

固氮酶体系的示意图: A)上半部分为可在大肠杆菌中利用固氮功能的最简铁铁固氮酶体系,下半部分为植物体系中潜在的替换固氮体系中不同功能基因所对应的真核基因;B)固氮酶合成及工作示意图。

王忆平课题组的杨建国博士、博士生谢夏青、王霞博士及博士生杨明轩共同参与完成实验工作,以上工作得到了英国JIC研究中间Ray Dixon教授的关心和引导,王忆平教授早在2009年作为首席科学家开始组织筹备第二个“973”生物固氮项目时就率先对以上研究内容进行了长远规划,并对研究进程给予了长期引导。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天然科学基金委、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编辑:山石

 

 

上一篇: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课题组与汤富酬课题组合作解析小鼠着床前胚胎5-醛基胞嘧啶谱图
下一篇: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尹玉新团队发现抗癌基因PTEN家族新成员PTENβ

网友评论: